■ 項目特色
⒈國內首個針對贛粵閩省際邊界地區(贛南蘇區)發展的系統規劃實踐
本項目對贛粵閩省際邊界地區的一個側面——贛州南部地區進行系統研究,并對研究成果總結提煉,形成了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省際邊界地區振興發展研究——以贛州南部地區為例》的學術專著(共 275 頁,32 萬字)和 4 篇在國內著名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的論文。以贛州南部地區為代表的省際邊界地區受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輻射,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模式探索階段,具有普遍意義;同時該地區集革命老區、資源富集區、區域生態屏障以及連片貧困山區等多重屬性于一體,是當前國家戰略重點關注的區域之一,具有一定特殊性。作為第一個系統研究贛粵閩省際邊界地區發展的成果,對該地區振興發展發揮一定的指導意義。
⒉系統構建了“總目標—目標層—指標層”三級結構闡釋振興發展目標與路徑
在深入分析省際邊界地區“邊緣性”、“通道性”、“切變性”、“同質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對所在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公眾問卷調查,準確把握省際邊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普遍問題和主要訴求,結合“到 2020 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搭建“總目標—目標層—指標層”三級體系結構,從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以及城鄉協同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等五大方面,突出指標的空間屬性,構建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目標體系,并提出了省際邊界地區“強心擴容”、“打造平臺”、“協作開放”等發展路徑。
⒊聚焦于省際邊界地區的一個側面進行深入的實例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本項目以國家“蘇區振興”戰略以及贛粵閩省際邊界地區發展為背景,聚焦省際邊界地區的一個側面——江西贛州南部地區(由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五縣組成)。通過深入研究該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機遇挑戰,探討我國省際邊界地區實現振興發展的路徑、策略與空間構想。
⒋突出區域管控的空間屬性,側重從空間層面解構省際邊界地區的發展
本研究將研究重點放在對省際邊界地區發展動力作用機制上,發揮規劃項目團隊的學科優勢,以空間為研究抓手,圍繞贛州南部省際邊界地區振興發展的目標要求,制定城鄉及產業布局、區域空間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發展策略,突出政策的空間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