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 項目背景
2012 年《廣東省海洋經濟地圖》提出的“六灣區一半島”,該地圖不僅用圖說的方式解讀了中國國務院批復的《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更首次提出灣區計劃,將廣東沿海區域劃分為“六灣區一半島”,構建跨行政區域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2015 年 3 月國家頒布“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計劃,首次在國家戰略層面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李克強總理在 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年 11 月汕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汕頭要打造“大汕頭灣區城市格局”,以“一灣兩岸”為核心,以潮陽、潮南和澄海、南澳為兩翼,構建一體化交通網絡,建設引領區域發展的大灣區城市。灣區業已成為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 項目特點
⒈緊扣“灣區”發展熱點,拓展和落實國家戰略新思路,從“大灣區”的視角重新審視和謀劃汕頭及粵東地區的發展格局
2017 年 3 月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首度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戰略成為我國新時期謀求區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新戰略。大汕頭灣區作為廣東省“六灣區一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有機組成區和功能拓展區。本次規劃研究將緊緊圍繞國家提出的“大灣區”發展戰略并對其進行充分解讀、拓展和落實,并從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以及其所處區域的發展統籌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其新時期的發展戰略和城鎮空間格局。
⒉從汕頭灣發展的歷程及現有的優勢及問題出發,全方位剖析大汕頭灣區及汕頭市發展的演變過程,及其在當前發展趨勢下的戰略、產業、空間等多方位應對
本次規劃研究系統梳理了汕頭灣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從農業灣到工業灣,再到著力實現向服務灣的轉變,剖析汕頭的演變過程及內在機制,并從新時期其所具備的優勢和不足出發,培育新的發展優勢,探討其新的發展依托,并結合新的發展趨勢要求,分別在發展戰略、空間形態演變、產業發展提升以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發展應對,以更加系統有效的提升灣區及城市的競爭力。
⒊從跨區域(灣區)乃至省域的角度,考慮灣區發展的中心 - 腹地關系,從更大的視野去探索灣區發展的空間邏輯關系
本次規劃研究不僅僅跳出“城市”的視角談“灣區”發展,更是跳出“單個灣區”的發展去實現跨區域的統籌聯動。對于大汕頭灣區尤其是汕頭核心城市的發展,本次規劃不僅僅突破傳統的汕潮揭文化地域范圍,更是結合新的區域統籌發展和聯動帶動要求,將梅州、汕尾地區也納入本次規劃研究的范圍,甚至將廈漳泉、江西贛南地區也作為大汕頭灣區的聯動或腹地范圍,從更大更高的視角拓展了潮汕地區發展的戰略思路,并從其整體空間格局、產業布局協調、區域生態共保、區域文化協同等角度,探索大汕頭灣區與其周邊地區的“中心 - 腹地”關系,并構筑了新區域層面的空間發展框架。
⒋在新的戰略機遇期從灣區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汕頭的空間發展戰略和城市功能布局,謀求城市發展新空間
大汕頭灣區的提出的重要政策背景,是汕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大汕頭灣區空間發展格局,是基于汕頭政府視角和中心本位戰略基礎上的空間謀劃。與此同時,汕頭剛好屬于空間布局穩定及面臨新調整的窗口——城市總體規劃(至 2020 年)獲批和新的土規中期調整方案編制完成并上報審批,未來汕頭的城市空間發展和功能布局必將面臨新的調整,本次規劃研究則從灣區的視角,重新構思和謀劃汕頭未來的新城市空間及其他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