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 項目特色
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開發效率,解決各類空間性規劃重疊沖突、部門職責交叉重復等問題,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補、集聚開發、分類保護的一張藍圖。2016 年 04 月,中央深改組同意寧夏開展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按照寧夏自治區空間規劃的整體部署,固原市市轄區(原州區)成為自治區空間規劃編制的試點城市之一。
⒈保護生態本底資源,科學劃定“三區三線”
按照“生態優先、嚴守紅線”、“尊重歷史,尊重現狀”、“總量不變,占補平衡”的原則,通過遙感解譯、圖斑比對、現場勘查、部門協調、舉證討論等方式,在同一個空間基準上,統籌國土資源開發、保護和利用,協調解決耕地、林地、草地、水系、自然保留地等主要非建設用地的現狀數據重疊和規劃差異,確保用地屬性唯一。根據“雙評價”結果,結合國情地理普查數據識別的現狀地表分區,綜合集成疊加、反復校核,最終劃定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體系相適應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有機整合各類空間要素,識別生態本底資源,將禁止開發區、重要生態功能區以及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依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等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緊扣水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脆弱的現實情況,根據各城鎮、工業園區的發展定位、現狀基礎,按照不超過城鎮建設用地和獨立產業用地規模 1.3 倍的原則從嚴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為未來重點發展和擴張的區域預留用地空間。
⒉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形成全域空間規劃一張圖
劃定“三區三線”,為統籌布局生態保護、城鎮發展、鄉村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公共服務等各類空間規劃要素提供基礎平臺。在空間戰略布局上,規劃提出形成“一核兩點、一帶兩翼、以川帶山”的城鄉空間格局、“一廊一屏、一川三核、多片點綴”的生態空間格局。在城鄉發展模式上,規劃提出“擴中心城區、控鎮區、縮村莊”的城鄉發展策略,實現城鄉發展從注重“增量”轉向“存量”,從注重“外延擴張”轉為“內涵提升”。在理順部門事權上,以各類土地的用途管制要求為基礎,結合“三區三線”管控措施,理順城鎮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鄉村發展、公共服務等各類空間要素的事權邊界,確保各類用地的邊界管制、用途管制與部門管理職責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