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關注我們
■ 項目概況
按照國家、省大力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2017年廣東省印發《關于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實施方案》,提出要把2277個省定貧困村納入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成為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推進的重點。下屯村作為我國人民審計事業的奠基人阮嘯仙故里,是廣東省審計廳對口幫扶的省定貧困村。
項目通過構建一體化規劃設計模式,促進下屯村建設成為廣東省“首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河源市“首個”紅色文旅綜合體,并為成功申報“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首批”廣東鄉村旅游目錄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19年9底,下屯村貧困戶56戶117人全部達到預脫貧標準。2019年12月,下屯村榮獲“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授予的“2019中國最美鄉村”榮譽稱號。
■ 創新與特色
下屯村所在區域擁有3個國家級品牌:①下屯村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0多名黨員之一、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的奠基人阮嘯仙的故里;②項目位于風景如畫的“東江國家濕地公園”內,擁有南粵古驛道的粵贛“水上古驛道”;③下屯村所在的河源市東源縣是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下屯村為東源縣重點打造的特色精品村。
《規劃》強調對下屯特有的3大國家級品牌的打造,依照從“工作路徑-規劃思路-規劃設計方案-規劃設計內容”的總體技術路線開展規劃設計工作,形成“下屯經驗”。
1. 構建一個體系:“村莊規劃-人居環境整治近期行動計劃-村莊設計-農房設計”的鄉村規劃設計系統
規劃對接上位鄉村振興規劃,形成基于“一張圖”的村莊規劃;編制指導近期村莊建設的“一圖一表”,并超越村莊規劃編制內容,將村莊設計內容融入村莊規劃成果;針對單體農房、公共建筑,進行單體建筑設計。
2. 形成兩個抓手:探索建立基于“一張圖”的村莊規劃編制方法+形成促進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風貌整治提升指引
一是建立“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方法,形成通過“定性+定量+定位”實現靶向規劃;二是突出鄉村“歷史風貌特色”,營造“紅色+綠色+古色”為特色的鄉村風貌,提出阮嘯仙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措施,推進傳統客家圍屋保護和活化利用。同時,規劃通過建立實景三維歷史建筑勘測平臺和3D村莊導覽系統,強化歷史建筑保護和村莊規劃管理。
3. 構建三種模式:形成“上下四級聯動,縱向全鏈條運作,橫向五方聯動”的共同締造式工作模式
規劃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成立了由省規劃院和粵水電集團為核心的EPC工作平臺,以鄉村規劃師和扶貧工作隊為核心,聯合規劃團隊、設計團隊、施工團隊、治理團隊(村民、村委),形成“一個平臺、五方聯動”的共同締造工作模式,將規劃設計理念和構思一直貫徹到具體項目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