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關注我們
編者按
“黨員精品項目”是我院通過發揮黨員核心骨干的業務引領作用與黨建工作融合發展的理念,自主創新開展的一項具有行業特色的活動品牌,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我院結合“黨員精品項目”交流,開展系列活動。本著促進技術交流學習的初衷,南粵君現將這些文章進行采編登載,以饗讀者。
棉湖鎮舊城單元更新提升規劃項目交流
前 言
地處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東部的棉湖鎮,歷經宋、元、明、清和民國,有一千余年的歷史。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九十五年前,這片土地上發生了一場改寫廣東歷史的戰役——棉湖戰役。今日之棉湖已經發展成為了揭陽地區中心鎮,未來的發展也面臨了關鍵的歷史拐點:棉湖何以實現輻射揭普兩地五十萬人口城鎮擴容目標?棉湖的歷史特色風貌如何延續?紅色棉湖精神如何傳承?規劃五所黨支部以《棉湖鎮舊城單元更新提升規劃》為本年度黨員精品項目,憶棉湖往昔、看棉湖今日、規劃棉湖未來,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專研中,逐步求解。
01.憶往昔:棉湖戰役
武昌戰役象征了中華民國開端,而棉湖戰役是國民革命戰爭的一次發揚。1924年11月,孫中山從廣州北上與北京政府謀求國內和平,剛抵天津便沉疴不起。盤踞于東江一帶的反動軍閥陳炯明認為有機可乘,陰謀從粵東進攻廣州。
為鞏固廣東革命政府,1925年2月,廣州國民政府組織第一次東征,挺進粵東,掃蕩軍閥陳炯明;周恩來(圖1)、蔣介石作為總指揮。這就是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圖2),而棉湖戰役為此次東征中最重要、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整場戰役簡要概述如下:3月12日,蔣介石、周恩來率領右路軍進駐棉湖;3月13日,軍閥陳炯明部隊到達棉湖大功山(今金和),占據有利地形,兵力強于東征軍十倍以上;東征軍以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何應欽)正面攻打“大功山”林虎部;第二團(錢大鈞)攻打里湖劉志陸部;粵軍第七旅由塔頭繞攻“和順”右側,掃除外圍小股敵人;三面包圍態勢形成后,黃埔軍實施圍殲戰斗至下午4時許,林虎部、劉志陸部陣亡慘重,向五華方向狼狽逃竄(圖3)。此次戰役在我國軍事史上稱“棉湖戰役”,棉湖戰役以少勝多,是第一次東征中最激烈的一次戰役,為統一廣東全境,乃至北伐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處在棉湖城中心興道書院內棉湖戰役指揮部舊址(圖4),見證了這樣一場關鍵戰役,棉湖戰役中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當今棉湖鎮重要的文化符號。
02.看今朝:今日棉湖
今日的棉湖,發展成為揭西縣除縣城之外,發展規模最大且聚集人口最多的城鎮,以電線電纜產業為特色、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名片,棉湖鎮成為全國重點鎮。新一輪的國土空間規劃讓棉湖鎮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節點,如能擴大自身區位、資源優勢,彌補發展短板,棉湖未來的發展大有可為。
從揭陽層面看(圖5),處于揭西縣、普寧市兩地交匯處,區位優勢明顯。同時聯接揭陽城區、普寧六鎮與揭西九鎮一園,是聯系普寧—揭西—揭陽的交通樞紐節點。
從揭西層面看,棉湖鎮是揭西“一園兩區”格局中“產城融合發展區”的中心,助推產城融合的核心引擎。將引領縣域東部片區,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示范區的綜合服務中心。
從東部片區層面看,以生態為底,打造棉湖一江兩岸的濱水景觀,塑造棉湖高質量藍綠空間;交通引領,凸顯棉湖鎮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核心地位,助推實現東部片區交通一體化。
當我們進入棉湖,發現建筑較為規整的布局,但是就總體風貌上而言,棉湖依然還是一個密集擴張型城鎮,古鎮整體的風貌缺乏有效管理與保護(圖6),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的傳承難以為繼,作為未來目標輻射揭普兩地五十萬人口的中心城鎮,明日之棉湖走向何方?這就需要有一個綜合、全方位的考量與謀劃。
03.展未來:棉湖規劃
以“古鎮風韻與時尚活力兼備的現代城鎮,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相融的宜居城鎮”為目標,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策劃與設計。
3.1 依托縣國土空間規劃,構建棉湖鎮“1+1”規劃體系
正因為棉湖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編制團隊以《揭西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為依托,同步構建棉湖鎮總體規劃-專項規劃 “1+1” 體系,即棉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0-2035)與棉湖鎮整體風貌設計暨舊城單元更新提升規劃。在此基礎上,結合棉湖鎮獨有的紅色基因和精品黨建建設,提煉形成《棉湖鎮舊城單元更新提升規劃》,作為精品項目。
在“1+1”體系中,鎮總體規劃提升棉湖功能定位,決定城市地位。專項規劃提升棉湖形象地位,提升城鎮品質(圖7)。功能定位上,棉湖作為揭普兩地樞紐城鎮,是揭西縣域副中心,同時也是揭西東部禪城融合發展區服務中心。形象定位上,棉湖是千年古鎮、僑鄉商都和木棉花城,功能策劃與形象塑造讓棉湖的形象更加生動和立體。
3.2 凸顯棉湖特色,塑造棉湖標志形象
為凸顯棉湖印象,通過塑造城市LOGO,引導棉湖從“千年古鎮”走向現代、時尚新城。提取了棉湖鎮的三大要素符號:木棉、古鎮、云湖,塑造 “木棉花香環滿城,潮風古韻億思鄉、現代風貌新棉湖”的新形象。城市LOGO成為棉湖旅游、商業宣傳助力(圖8)。
3.3 以項目作為城市運營有力抓手,追求外部利益最大化
以項目助推城市運營分為兩個層面,首先立足棉湖當前所推進的道路升級、三舊改造、一河兩岸景觀風貌提升項目(圖9),發揮正在進行改造項目的引領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各更新單元,提出更新改造工程(圖10),建立改造項目儲備庫。引入城市經營的模式,“政府+開發商+原住民”多主體改造模式,實現舊區的漸進改造,有機更新,提升環境配置,改善整體城鎮風貌。
3.4 重點片區精細化設計,兼顧功能與風貌
針對重點老城區,重點保護傳統街巷的肌理、建筑形式,完善基礎、公服設施,植入新業態、新功能,激活老城區的活力。首先對老舊路網進行梳理,完善慢行系統,擴大開敞空間,重點節點的核心功能有機植入,開展重點片區的詳細設計(圖11),讓老城區變得宜居、宜游。
04.傳承:棉湖精神
規劃五所黨支部號召大家在黨員學習中領會并學習棉湖戰役中體現的“黃埔學生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及勇往直前、以一當百的決心與勇氣。就如中山先生所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正因為心懷天下,以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為目標,才能表現出如此的不屈不撓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若火如荼地開展過程中,我們融于當地,注入黨員情懷于項目實踐,用業務能力讓棉湖精神在“千年古鎮”中源遠流長。與此同時,將黨建活動與駐場辦公相結合。黨員同志們白天親臨走訪棉湖戰役指揮部舊址,感受國共合作的經典之戰。晚上在駐場工作室與年輕的黨員們談心談話(圖12),黨建與項目同步推進,有機融合。
05.結語
今日之棉湖,在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與機遇之下,通過本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舊城單元更新提升規劃的上下聯動、雙管齊下,將助力老城鎮的復興、新棉湖的崛起?!澳久藁ㄏ悱h滿城,棉湖精神是永恒”——讓棉湖的精神不僅活在老一代棉湖人記憶的里,也呈現在每一個新棉湖人的眼前瞻仰、學習!